
青藏高原發現首個史前洞穴——梅龍達普洞穴遺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技日報(張景陽):日前,考古學家在西藏阿裏發現了青藏高原科學考古迄今為止發掘的首個史前洞穴遺址——梅龍達普洞穴遺址,遺址位於阿裏地區革吉縣,海拔約4600米,由一字排開的兩個獨立洞穴組成,其中一處洞穴麵積1000餘平方米,另一處約250平方米。遺址內發掘出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已經掌握使用的人造細石工具,距今至少4000年。與周口店“北京人”等中原考古相比,這處遺址年代雖晚得多,但是對於青藏高原的考古來說,仍是意義非凡。
四千多年前洞穴對考古意義重大
與所有洞穴文化遺址考古一樣,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細節剛一現世,首先帶給人們的是神秘感:形狀規整的細石葉,沙陶片、泥陶片,瑪瑙、燧石、黑曜石,還有紅色岩畫。
原內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石文斌告訴記者,這次考古發掘意義重大,碳樣檢測確定了年代為4000多年前,當時我國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而青藏高原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惡劣,人類從何時開始在這裏從事生產、定居生活?這次發掘一定會給出更為明晰的答案。更令人興奮的是,洞穴中還發現了幾何紋飾的彩色壁畫,這對研究青藏高原先民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藝術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
“按照工作程序,接下來,考古學者在繼續發掘的同時,將會對出土的文物和信息進行整合與深入研究,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從工具的製作工藝、岩畫的繪製手法、地層結構、周邊環境等多方麵入手,經過細致的研究和推理,得出科學結論。如果研究的結果能與當地其他的考古研究甚至是曆史記載相吻合,那將是梅龍達普洞穴遺址考古的巨大成功,對我國的考古意義重大。”石文斌說。
或可確定高原細石器文化起始年代
遼闊的青藏高原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但是,由於高原地理環境和其他因素的限製,考古工作者僅在20世紀的前半期,於甘肅、青海接壤的黃河兩岸,曾有一些采集和發現;進入50年代以後,才在整個高原開展了考古調查發掘。
關於舊石器時代的生活遺址,考古學家曾在青藏高原西部阿裏地區,東部橫斷山,北部昆侖山,南部喜馬拉雅山區,采集到打製石器;中石器時代的遺跡,經初步鑒定,有申紮、聶拉木兩處;新石器時代的遺跡,幾乎遍布西藏自治區及毗鄰地區,分別有石器和其他器物發現。
“但是,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青藏高原的細石器文化時代的具體起始時間尚有待新的證據確定。”郭海民強調說,“而這次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的發掘研究,特別是已經出土的典型細石器,很可能讓這個問題有所突破。”
據了解,細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狀細小的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從那時起,人類學會了用打擊法打出細石核、細石葉及其加工品,是人類生產力在舊石器時代基礎之上的一次大飛躍。國際上普遍認為,這一時期一般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初期。
赤峰市文化局退休學者郭海民介紹說:“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來看,我國西域地區的細石器遺存,多見於河岸階地、湖岸及有泉水湧出的地方,而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緊鄰獅泉河,而且還是獅泉河的源頭。所以,通過這一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我們首先可以確定這是一處細石器時代遺址,除此之外,從洞穴麵積的大小和周邊河流的地理環境,我們還可以推斷,這處遺址應該不是一處零散的原始人類居住地,而是一處較大的人類聚居區。希望當地的考古學家能夠經過進一步發掘研究,最終確定青藏高原細石器文化的更多未解謎題。”
相關報道:西藏阿裏發現青藏高原首個史前洞穴遺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新華社拉薩1月3日電(春拉):記者近日獲悉,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西藏阿裏發現了青藏高原科學考古迄今為止發掘的首個史前洞穴遺址——梅龍達普洞穴遺址。
梅龍達普洞穴遺址位於阿裏地區革吉縣,海拔約4600米,由一字排開的兩個獨立洞穴組成,其中一處洞穴麵積1000餘平方米,另一處約250平方米,保留有豐富古人類文化遺存。碳樣測年結果顯示,梅龍達普洞穴遺址距今至少4000年,是高原腹地目前有明確地層信息的細石器遺址。
據了解,當地牧民曾在兩處洞穴內圈羊,洞內文化層不同程度受損。為進一步查明洞內文化層堆積的性質,加強對洞穴遺址的保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聯合考古隊於2018年對其中一處洞穴進行了小規模發掘。
本次發掘出土有典型的細石核、細石葉和其他加工精致的石器;細石核的類型以錐形和半錐形石核為主;細石葉窄而長,十分規整;石器包括加工細致的邊刮器和端刮器;石料以優質的燧石、瑪瑙和黑曜石為主。同時伴隨有紅褐色夾砂陶片和黑色泥質陶片出土,不見完整器物。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員何偉說,發掘發現的細石葉和陶片共存的地層,應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石片組合的原生層位尚未揭露。上部地層的碳樣測年結果顯示,該洞穴遺址距今4000年以上。從技術角度看,石片組合時間可能更早。
“該洞穴遺址屬於典型的細石葉文化,曆經了古人類長時間的使用和生活。由於洞穴麵積巨大,具有尋找更早文化堆積的潛力。”何偉說,“除豐富的文化遺物和動物骨骼外,洞穴內還發現有以紅色赭石繪製的岩畫。岩畫圖像以幾何紋為主,包括排列有序的豎條紋、人形輪廓、手掌以及太陽等紋飾。聯合考古隊今年將繼續對梅龍達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據介紹,該遺址的發現對於探討青藏高原西部地區古人類生存活動、遷徙演變、人群互動交流等意義重大,將為研究掌握細石器技術人群在高原腹地活動的時間和生業方式提供強有力證據,還將為研究史前人地互動、環境變遷以及西藏本土農業、畜牧業起源和傳播及史前藝術等方麵提供珍貴材料。